服装店主不晒穿搭改拍抗战遗址?她镜头里碉堡背后的往事…
午后的阳光透过枫泾镇白牛新村的梧桐叶,在“霞姐”(网名)家阳台的晾衣绳上投下斑驳光影。这位服装店店主正忙着调试手机拍摄参数,镜头即将对准的不是新款连衣裙,而是小区里的抗战碉堡。
午后的阳光透过枫泾镇白牛新村的梧桐叶,在“霞姐”(网名)家阳台的晾衣绳上投下斑驳光影。这位服装店店主正忙着调试手机拍摄参数,镜头即将对准的不是新款连衣裙,而是小区里的抗战碉堡。
三明永安,是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8月7日,参与此次活动的台湾青年来到永安,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访之旅。他们走进永安市博物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和文物,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战争片是电影市场中的热门题材,不仅战争场面惊心动魄,厚重悲壮的英雄情怀也无数次令人泪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正在北平就读教育与新闻专业的燕京大学三年级学生张郁廉被迫中断学业,辗转流亡内地,因俄语出众入职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驻汉口分社,成为早期受雇于国际通讯社的中国籍女记者兼翻译。之后,张郁廉随苏联军事记者团多次奔赴抗战前线,以救亡为己任
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主题展览开幕一个月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8月7日,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超30万人次。
中流砥柱 抗战 李志东 沈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5-08-09 04:32 6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近段时间,影视圈可谓是一片繁荣,又是《凡人修仙传》又是《书卷一梦》的,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野心很大,但是人口较少。日本的野心巨大,想要征服这个世界,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得保证自己的人力不会大损,所以日本是很在乎保存人力资源的。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病房内,99岁的抗战老战士刘树峥静卧病床。儿子刘毅轻步上前,将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递到老人眼前。刘树峥嘴唇微动,干瘦却依然有力的手臂紧紧握住那枚承载着烽火记忆的勋章。
8月8日下午5时许,法国青年马库斯和他的两位朋友士杰、钟灏松抵达北京,开启他们的北京之行。他们因为向中国捐赠618张记录侵华日军暴行的珍贵历史照片而广受关注。
2025年8月7日晚,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宣传文化中心礼堂内,三声庄严钟响拉开“光影铸魂 草原放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映活动序幕。本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指导,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
家人们,一提到抗战、抗日剧,是不是有些神剧里离谱的情节就让你直皱眉头?但今天我必须给大家盘一盘真正的宝藏——12部百看不厌的抗战、抗日神剧!不管是李云龙“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对战争深刻的刻画,部部都能让你重新认识那段历史,看得热血沸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在万米高空巡航时,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突然破裂脱落,机长刘传健瞬间暴露在零下40℃的低温和强气流中,副驾驶徐奕辰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客舱内氧气面罩脱落,乘客陷入恐慌,乘务长毕男带领乘务员冷静安抚大家,维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3日至15日,合肥工业大学“赤心逐光”团队奔赴安徽省泾县,围绕“传承抗战记忆,弘扬红色文化”主题开展国情调研。团队深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激战地遗址、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及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通过实地拍摄、深度访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讯近日,“好运山东”2025年“全民健身日”老年人健身活动(日照分会场)暨莒县老年人健身展演展示活动在莒县文心广场举行,给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老年健身视觉盛宴。
今天,当人们踏上沂蒙这片被称作“中国革命老区”的红土地,追寻抗战的足迹,会发现:历史从未走远,它藏在弹孔斑驳的老墙里,刻在百岁老人的皱纹里,更融入了今天老区人民热气腾腾的生活里。
本文来自【烟台市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战时首都重庆及其周边城市,进行了长达六年零十个月的无差别轰炸。1938年,原重庆防空司令部会同成渝铁路局设计修建了较场口大隧道,供市民躲避空袭。这条长约2公里的防空隧道1938年动工,1941年建成,最大容载人数是5000到6000人,
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主题展览开幕一个月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8月7日,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超30万人次。
展览 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展览巡礼 民族解放 2025-08-08 07:42 5
在抗战爆发前,赵望云的绘画实践已与社会大众的生存状态紧密相连。1928年,他组织“吼虹艺术社”,首次鲜明地提出“走出象牙之塔”的创作理念。在此后创作的《疲劳》《风雨下之民众》《贫与病》《雪地民生》等作品中,他将农民的疲乏、病者的无助、风雪中的挣扎一一入画,将原